康之咨询 香港保险投资移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一位香港优才失败的续签经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0 14: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位香港优才失败的续签经历
(2012-02-18 00:02:49)
转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fe90de0100zprc.html


最近明显感到申请香港优才计划的难度在增加,并且政府需求的人才好像也在转型,之前好像与IT或金融相关的专业通过率很高,现在这两部分的比率下降了。以前需求不是太多的律师行业却有增长趋式(这是从我们QQ优才群(87537485)这个群体的小缩影中总结出来的。)

想来原因有以下几个:
1。从08年海啸后,由于环球经济不影气,香港受到直接影响,大量公司裁员,人员需求数量减少。
2。知道此计划的人越来越多,因而申请人数越来越多,入境处选择的余地大,僧多粥少,故难度也在境加。
3。香港金融业发达,大型投行及金融机构之前需求大量IT及金融人士。前几年引进的这两方面的人已经趋近饱和,加之海啸主要影响的就是金融行业,故这两类人才在减少引进。

群里相当一部分通过的优才都在国内继续自已的工作和生活,因为大部分通过此计划的人都是素质和生活质量有一定高度的人,并且年纪处于30~40之间的人群居多,这个群体在国内有着高质稳定的生活,有家庭和孩子,不愿意放弃国内优越的环境,内心对来到香港重新开始新生活有一定的恐惧,对香港身份证始终在纠结。对他们来讲能继续在国内生活而享有香港身份是完美的,于是在国内生活但是想方设法在香港制造一些证据以证实自已和这个城市有着这样那样的关系。但是接下来要讲的故事可能会打破这个美梦。

另一种人就是以我们为代表的群体,在香港有比在国内更好的安排,所以对这座城市有归属感。工作生活都在这里。我们续签是最快的,只要填好表格,准备好地址证明,公司雇佣合同,出薪记录等主要资料,一般3天就批了,我们第二次续签时只用了一天时间。说明港府非常欢迎优才能留在香港工作和生活。

紧接着要讲的这位优才的续签经历,因为涉及隐私,故个人资料有所保留。

个人资料:某海归,经济学背景,有创业经历,现为国内明牌大学经济学博士。08年初通过优才计划,属早期优才。这次为第二次续签,即之前已给过3年居留权。第一次续签比较容易,那时香港政府对续签还相对宽松,很多优才即使不在香港居住,但是自已造一些证据证实自已跟香港或香港公司有联系,显示诚意,政府一般是不会直接拒掉的。情况实在说不过去的,也会给一年时间以求改善:我曾碰到一优才根本就没在香港也不提供任何证据跟香港有关系,完全一副爱批不批的态度政府都给了一年时间。证明前几年的香港政府对能通过的优才是比较看重的,不会轻易的彻底切断一个优才同香港的关系。

今天我的这位朋友,虽然人不在香港生活工作,但是为了续签成功,还是作了相当多的准备:银行存款,不能过来香港的解释信,学校的证明文件等资料。一开始见officer,一位约50来岁的老头子。officer看了资料并进行了一些相关的交谈后,直接指出朋友没在香港工作及生活,同当时申请优才的原意已背离。又查了电脑,3年之间这哥们来港时间总共不到20天,有点太那个了。但是我们还在尽量争取,首先认错态度非常好,然后解释为什么暂时不能够在香港工作,再表达自已的诚意,此时的不在香港是为了以后更好的在香港等等。聊得多了,那个officer也开始被逗乐了,笑簇颜开,就当跟我们聊天一样聊开了,最后说帮我们争取见下优才组主任,让我们当面再解释给主任听看有没机会再续期。

于是我们就等主任,当时我还在想,一会见到主任肯定是有机会的:一是赌香港不会随便放弃一个高质素的优才;二是赌见面时我们的理由有可能成立,再加上人情分,怎么都给一年时间吧。

一会见到优才组主任,一个非常和蔼可亲的老头子。首先赶紧向他问好,以博一个印象分。硬着头皮把那个理由再讲一遍,期间极尽措词解释,但是事实总归是不争的事实,结果主任说的和那个officer差不多,就是续签的希望基本为零。但是主任非常积极地帮他想解决办法,有两条选择:第一,照样递交申请去请求续签,但是成功率基本为0。并且会留下一个不良记录(想不出确切的词),即申请被拒,不利于以后的重新申请。第二,放弃这次的申请,就当结束。以后如果想过来香港发展,再提前半年重新申请优才计划或工作签证,工作签证时间快(4至6周)。主任说朋友现在的资历已经超越了港府引进优才的基本条件,以后再申请基本上通过是没问题的,但是也要取决当时的环境。

于是我们决定放弃这次申请,就开始跟主任闲聊,我开始扯我也是优才过来的,很老实的在香港工作及生活,已经拿到第二次续签了。我们已经在为香港作贡献,并且我们有一个优才群,我是组织者,我们群里很多人在续签时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等等。那个主任听了很感兴趣,留了他的联系方式给我,说有问题尽管打他电话问,有忙一定会帮。主任还跟我们讲优才这个群体本身人数就少,大多数人还没在香港工作,实际上真正在香港工作的只有几百人,所以基本上没有什么声音发出来。看得出政府还是很关心我们这个群体的,估计也是想有人能代表优才群体跟他们直接沟通。

最终续签虽然没有成功,但是这次过来入境处的收获还是挺大的:

一。了解了现是优才续签时入境处的原则:即一定要在香港工作,生活,有物业更好,要为香港作出贡献。与此原则不符的再优秀,通过的机率也微弱。当然不排除有些优才可能拿出很硬的证据证明自已必须在国内但是同时已经在为香港作贡献,caseby case处理,原则是这样的,各位不在香港的优才可以此原则为中心去尽量发挥自已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二。取得了跟入境处的联系,并且至少让入境处的官员知道我们是有这么一个微弱的群体组织存在的。

与即将续签的优才同学们共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康之咨询 香港保险

GMT+8, 2025-5-4 23:35 , Processed in 0.04957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Johnson Zhang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